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不再上升就下降 |
B.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下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
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 |
B.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物质 |
D.买来的禽、畜过一段时间再煮,肉会更鲜美,这主要与肌细胞内的核糖体有关 |
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
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
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
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存在差异 |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 |
C.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
D.糖蛋白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