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体一天中二氧化碳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变化,图乙表示同一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
(2)图甲中________时刻植物体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图甲中7:00与18:00相比,C3的还原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b曲线在10:00至l2:00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乙图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为________,在40℃大气CO2浓度的环境下持续光照,植物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若在12:00时刻,植物由乙图的M点状态突然转变为N状态时,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________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病理性近视是一种与HLA基因有关的常见眼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近视度数随年龄增加等特征。下面是某病理性近视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H和h表示),请分析回答:

(1)1号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基因H和H分离发生在时期?
(2)已知HLA基因有3000个碱基,其中胸腺嘧啶900个。在含32P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子代中放射性DNA分子的比例是
(3)有研究发现,部分病理性近视患者是由于缺乏脯氨酸酶而影响眼睛巩膜胶原纤维的合成,导致视力异常。这可以看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4)请写出HLA基因所含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操作②是,其目的是
(3)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
中。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体现在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丁的基因型是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4)F2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核糖核酸 B.脂肪 C.ATP D.核糖体

(2)若该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填“左称”.“右移”或“不变”)。
(3)在曲线b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4)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a点,b点,d点(填“上移”.“下移”.“左移”.“右移”或“不动”)。

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无毒的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A
2mL H2O2+2滴FeCl3
30℃
放出少量气泡
B
2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30℃
放出大量气泡
C
2mL H2O2+2滴煮过的肝脏研磨液
煮沸后冷却至30℃
无气泡
D
2mL H2O2+2滴冷冻的肝脏研磨液
0℃
无气泡
E
2mL H2O2+2滴人的新鲜唾液
30℃
无气泡

(1)实验B.E现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2)实验B和C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B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Ⅰ)可能是其中的酶失去活性,(Ⅱ)可能是过氧化氢已经被彻底分解,究竟是哪个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观察有无气泡。如果有,则说明是原因为,如果无,则说明是原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