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
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 |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 |
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
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HindⅢ1个,BamHⅠ2个 | B.HindⅢ2个,BamHⅠ3个 |
C.HindⅢ2个,BamHⅠ1个 | D.HindⅢ和BamHⅠ各有2个 |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曲线是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
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是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导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射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而正常生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体内导入了正常的ADA基因,可使其子女患病的概率发生改变
B.目的基因的导入方法可采用显微注射法,体外培养的白细胞能无限传代
C.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
D.该治疗方法属于体内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