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
|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
|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
|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
| A. |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B. |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 C. |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D. |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 A. |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
B. |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
| C. |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
D. |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
经济严重衰退 |
B. |
土地政策调整 |
C. |
坊市制度崩溃 |
D. |
政府管理失控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 |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
B. |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C. |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
D. |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 |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
B. |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
| C. |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
D. |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