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分析下表,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
1951—1960 |
1961—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1981—1985 |
苏联官方统计 |
10.1 |
6.5 |
7.8 |
5.7 |
4.4 |
3.5 |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 |
5.6 |
1.9 |
5.1 |
3.0 |
2.3 |
0.6 |
麦迪森的估计 |
5.2 |
4.8 |
4.8 |
2.9 |
1.8 |
1.7 |
苏联学者的估计 |
7.2 |
4.4 |
4.1 |
3.2 |
1.0 |
0.6 |
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六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勃涅日列夫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D.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 B.早期国家诞生 |
C.王的出现 | D.世袭制的确立 |
有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C.巴黎公社的建立 |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钱秉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