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③④②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本质上()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4年10月 |
1935年10月 |
1937年9月 |
主要史实 |
成立于瑞金 |
撤离江西苏区 |
转移至陕甘苏区 |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A.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一对峙一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
D.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就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最大的不同在于()
A.准备作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
B.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
C.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
D.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