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曾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对“久远之谋”最合理的解释为( )
A.建立兵工厂和军事工业 | B.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
C.建立总理衙门拓展外交 | D.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 |
三教合一 |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
② |
三角贸易 |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
③ |
三民主义 |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④ |
三大战役 |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
C.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
D.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 | B.墨子孔子老子 |
C.孔子韩非子老子 | D.孔子韩非子墨子 |
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和冲突的历史根源是()
A.以色列国的建立 | B.阿拉伯人的国家没建立 |
C.印巴分治 | D.中东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