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由此可见,戴高乐( )
①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 ②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
③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④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B.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
D.罗马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
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C.中日正式建交 |
D.中美正式建交 |
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A.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
B.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