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大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新唐书·列传一一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由……而获罪
B.以足疾固自乞自乞:请求辞职
C.不获,又还河中从:任命
D.客或之难:感到难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卢携故宰相居洛
古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属观察使卢渥
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
C.璨知无意于世,听还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客难之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①图感知己,往从之
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被贬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就是这么讲义气。
B.黄巢攻陷长安,将领四处逃散,司空图不能前往追随天子。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显示了他忠贞朝廷的一面。
C.柳璨想笼络司空图,司空图假装失态,故意表现出粗野和衰老,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听任他回山。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将亭题名为“休休亭”,表明了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勇废,文帝切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夸耀
C.知公直士,卒辅吾儿幸,幸好 D.毅然不可夺,夺取

下列语句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建议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文言文阅读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获甚众,拜丰州司马超:破格
B.丰州控河贼遏:阻止
C.隋丧乱,不能坚守季:末了
D.致使戎羯侵交:交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唐休璟熟悉边防或致力边防安定的一组是()
①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②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
③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④程期一如休璟所画
⑤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⑥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文士,凭“明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
B.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等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
C.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洪源大战,威震吐蕃。
D.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任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②羔豚者弗饰贾①;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③。”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贾:同“价”,价格。②粥:通“鬻”,卖。③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相事摄:代理
B.于是选齐国中女子者八十人好:美丽
C.夫子我罪:怪罪
D.送冉求,因曰诫:勉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先并矣且君尝晋君赐矣
B.吾获罪于孔子犹不能不之兴怀
C.季桓子语鲁君为周道游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吾不知所以裁仁义不施而攻守势异也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 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岁一再至而已再:两次
D 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B.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D.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世美堂后记》)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阅读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赵兵相长平距:通“拒”,抵抗
B.赵军壁不战固:牢固
C.秦悉之坑:坑杀
D.为相国假:临时充任,代理

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以括为将跪请秦王
B.王名使括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若胶柱鼓瑟耳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赵以数困秦兵而君幸赵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