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勇废,文帝切让让,谦让 | B.陛下功成,厚自伐伐,夸耀 |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幸好 | D.毅然不可夺夺,夺取 |
下列语句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建议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
D.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
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为焦仲卿母所遣 |
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
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②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冬则劝民山采劝:鼓励 |
B.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乐:以……为乐 |
C.市令曰:“三月顷。”顷:倾倒 |
D.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从:听从什么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政缓禁止 | B.庄王以为币轻 |
C.如此几何顷乎 |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家有名士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日:“何如我?”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