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救济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不死
B.我力屈来 通惭退
C.君素为木鹅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知君素为左右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
贾生传
【清】侯方域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删改)
【注释】①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以弗类己,之诮:担忧 B.陈腾凤来士校:考评
C.尽焚其所读书素:平时 D.卒于正轨:遵循,依照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贾生“不羁”的一组是
①学击剑鼓琴,嗜远游②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
③更去与里中少年伍④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
⑤贾生浩歌不辍⑥闭户揣摩十余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

(2)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醉弥日不醒辄: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怀疑
C.乞于此之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晏诣: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圣之智,心神明,性直道德,又造经典以遗后人。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矣。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故修经之贤,德近于圣矣。(节选自王符《潜夫伦》)
古之学者为己,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圣之智,心神明达,达观 B.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矣庶,差不多
C.古之学者为己,以不足也补,弥补 D.古之学者为人,道以利世也行,推行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按经行吾尝跂望矣 B.故修经贤,德近于圣矣巫医乐师百工
C.讲论文章,春华是亦走 D.又造经典遗后人作师说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论述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文段指出,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经典,就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塑造和提升。
B.第二段文字通过“为人”和“为己”问题的探讨,说明为学的道理:学得好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学,学了以后做什么。
C.第一段文字侧重讲学习的内容,第二段文字侧重讲学习的目的,两段文字都用了对比论证法,使文段主旨更加鲜明。
D.“从师就学,按经而行”指出求学应跟从老师学习经典,“讲论文章,修身利行”则强调实践比学习文章理论更加重要。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遂止。进集贤校理。仁宗继嗣未立,亢言:“国之外患在边圉,然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提点开封县镇公事。比有纵火者,一不获则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徙为府推官,改度支判官。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之议。”帝知其妄,置不问。亢自诉曰: “方先帝不,群臣莫得进见,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愿下狱考实。”帝不许。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覆阅之。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初虽烦,后乃省也。”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拜枢密副使。夏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曰:“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矣。”因条上其事。诏报之曰:“当悉如卿计。”未几,夏主谅祚死,国人杀定者来请和。或欲乘此更取塞门地,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乃止。亢在枢密逾年,无大补益,帝颇厌之。亢亦引疾辞。薨,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即其乡赐以居宅,谥曰安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七十六》)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事诿之 诿:委托
B.方先帝不豫:快乐
C.正当   尔:这样
D.国人杀定者来请和执:捕捉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邵亢“真国器也”的一组是()(3分)
①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②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
③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④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
⑤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⑥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亢才华横溢,诗作豪放不羁,乡里的先生认为他卓异出群,凭借才华能力,从布衣直接被召为官员。
B.邵亢关注百姓疾苦和朝廷、社稷安危,敢于直言。他直谏仁宗早立太子,并建议修改因抓不到纵火犯而处罚主管官吏的法律。
C.邵亢为人正直严谨,遭到他人诬陷时,不仅敢于自我申辩,而且要求皇上能够严格处理此事,不让诬陷他的人逍遥法外。
D.邵亢历任仁宗、英宗、神宗等朝,为人审时度势,讲求道义。有人想乘夏主新丧之际用兵,邵亢认为不可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 
(2)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

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5分)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2分)
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