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 ,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肆:店铺 |
B.不可救则望之却走却:拒绝 |
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
D.排闼而入排:推开 |
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
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豫让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 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瑶(即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事见《战国策·赵策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忠告善道道: ②垂光百世垂:
③以众人待我众人: ④庶几 复悟庶几: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作者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评价观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中行氏败后又投身为智伯的臣子。方孝孺和豫让都没有认为这是不忠的表现。 |
B.方孝孺认为,豫让之不忠,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听任智伯因贪欲而亡,却袖手旁观,没有作为。 |
C.方孝孺认为豫让没能为智伯报仇,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
D.豫让之所以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⑵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⑶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各题。
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
“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 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 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 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 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 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 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 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注】:汉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刘贺刚继位就被废黜,宣帝开始登上皇位。路温舒趁这个时机上书。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桓、文扶微兴坏 微:微小的国家 |
B.援而立之 援:推举 |
C.绝者不可复属属:嘱托 |
D.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唯:希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平之未洽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
B.天下归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C.然后宗庙以安 思垂空文以自见 |
D.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
B.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选文除了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
C.当时“治狱之吏”都“以刻为明”,是当时朝廷倡导的结果。朝廷利用权势,大搞思想箝制、舆论一律,使执法“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造成死亡无数。 |
D.作者继承了古代开明政治家反对“防民之口”的优良传统,提出“除诽谤以招切言”,劝谏国君要不计较臣民们的“谤言”,才能招来他们至切之言。 |
用“/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⑵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