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图甲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
|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
|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
| C.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
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较明显影响的是
| A.劳动力的规模 | B.人口老龄化速度 |
|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 D.人口自然增长率 |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 A.是按照人文指标划分的 | B.边界有实有虚 |
|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 D.相互间差异大 |
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 D.丁区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
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遥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 B.绿洲萎缩 |
|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 D.气候变干 |
读下图,回答1~2题。
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 A.兰新线 | B.兰青线 | C.包兰线 | D.陇海线 |
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
| C.调节气候 | D.减少水土流失 |
读表,回答1~4题。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下列现代技术可以对沙尘暴和土地沙化现象进行监测的是
|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技术 | D.数字地球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 A.逐渐变慢 | B.逐渐加快 | C.变化不明显 | D.无法判断 |
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 C.植树种草 |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
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②生态移民③建设防护林体系④开采矿产资源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图,分析回答1-3题
图中②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①人口增长迅速
②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③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④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⑤水资源污染严重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B.防治荒漠化 |
| C.提高森林覆盖率 | D.减轻农民负担 |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反映了
| A.草场的季节变化 | B.鼠害猖獗,严重破坏草场 |
| C.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 D.草场载蓄量将可继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