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疆十二五城镇发展格局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新疆
| A.地形是决定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 |
| B.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 |
| C.城镇集群带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
| D.城镇发展轴主要沿河流规划建设 |
新疆城镇体系中
| A.伊宁和喀什是同级别的地区级中心 |
| B.阿勒泰也具备乌鲁木齐的城市功能 |
| C.库尔勒服务范围能完全覆盖阿克苏 |
| D.不同等级城市应保持均衡发展态势 |
关于新疆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资源开发规划先行,确保资源集约化、高起点、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开发 |
| B.实行严格的用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 |
| C.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快构建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 D.限制种植业发展,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各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 | B.北半球亚热带带地区 |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 | B.季风影响 |
| C.西风影响 |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各题。
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商品率高 | B.机械化水平高 |
| C.科技水平高 | D.水利工程量大 |
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光照 图11 |
C.热量 | D.水源 |
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 |
| C.建设用地增加 | D.自然灾害频发 |
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各题。
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资源 |
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交通 | D.市场 |
读“1949年~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各题。
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
|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
|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
|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
| 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
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 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 |
| 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 | 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 |
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
|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 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
| 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各题。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 B.人口数量 | C.人口密度 | D.经济发展水平 |
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