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婴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而以重兵次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凡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薨,拜进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城自固婴:围绕
B.以重兵蒿平岭次:驻扎
C.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长沙幸:希望
D.帝六赐札凡:总共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在疆场上勇武善战的一组是(  )
①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②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③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
④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
⑤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
⑥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青年时便显现出勇武善战的能力,十八岁入伍,勇冠三军。后来,在西夏银州城作战时,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移,击溃敌军。
B.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镇守浚州,但因梁方平防守不严密而兵败。韩世忠奋勇突围后,见到皇帝,历数梁方平过失。
C.金兵统帅兀术南侵,皇帝召集诸将商议逃跑路线。韩世忠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江淮继续逃跑,于是皇帝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D.在江阴,韩世忠率领八千多士兵阻击了兀术号称十万的大军,夫人梁红玉亲擂战鼓助威,金兵最终没能渡过长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科举考中
B. 辱主帅推:追究
C. 不痛 之绳:捆绑
D. 复命 益州知:掌管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咏首荐若 一部校故
B. 咏引前事 乡里所称
C. 遂敦勉就举, 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 遣之
D. 八九求霖 三十年
3.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 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 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 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1~2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1.

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

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导火灭 会:适逢
B. 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 亦阳 力殆 慑:害怕
D. 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2.

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 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 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 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宁浦太守, 居交趾遂:于是
B. 分遣二子断 水陆津要遏:禁绝
C. 与林邑 相攻伐累:屡次
D. 以交土接寇,不宜 职旷:空缺
2.

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 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 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 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4.

把第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