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
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 ,根据试验结果建立 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 。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 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 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 B.同源染色体联会 |
C.有纺锤体出现 | D.着丝粒分裂 |
某同学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验处理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的现象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g/mL蔗糖溶液 |
x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② |
0.5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mol/L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复原 |
z |
④ |
1mol/L 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无变化 |
以下是对上表的推断或对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滴加清水后无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32P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
(10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请据图解回答:
(1) A是,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③④发生的场所是
(3)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
过程;而马铃薯贮藏久了会有乳酸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条件下进行了图中过程。
(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6)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12分)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________________。
(3)结构[ 5 ]为_____________。
(4)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的车间”是
[ ]________________。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__________。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