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软骨瘤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发病率为19%。下图为某医院对一例该病患者进行的家系调查结果。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仅根据上述家系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以下的 ,若已知
II2、III1的配偶均无该致病基因,则可进一步断定,该遗传病属于(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 D.伴X隐性遗传
(3)若以上推论成立,前来进行咨询的IV1与患病女性结婚,其后代男性发病的概率为 ,正常女性的概率为 。
(4)由于后代具有较高发病风险,因此医生建议,怀孕后需进行产前诊断,以下各项中,避免生出该病患儿最有效的措施是( )
A.B超检查 B.基因诊断 C.胎儿染色体检查
如下图所示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________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此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关系之间受限制的因素如被________和进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一)。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一)不完整,缺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一)改进[未在示意图(二)中画出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图(二)。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三)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_______和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