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后,同学们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对话,请分析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丁: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我认为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1)四位同学的对话,可以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可以作为假设的是 .
(2)以下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请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A.培养 | B.接种 |
| C.观察 |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
(3)根据丙同学的叙述,请写出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 (只答要点).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菌落.
(5)实验结果证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明显减少了.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启示?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表:
装置种子数空气水温度实验结果
A 30充足适量 2℃ 0粒萌发
B 30充足适量 20℃ 28粒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的假设.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作用.
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号试管为实验组。
(2)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3)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_中。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某小组选择一种盆栽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案利用的原理是。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比较,结论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
(4)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纸袋,同时去掉固体氢氧化钠,则滴加碘液后,叶片B绿色部分现象是,与A绿色部分比较可以证明。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能表示这个探究试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下表是小波同学做的有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试回答下列问题:
| 试管 |
实验材料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 1 |
馒头碎屑+2mL唾液 |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
|
| 2 |
馒头碎屑+2mL清水 |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
(1)在这个实验中,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2号试管起作用。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了。
(3)“充分搅拌”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