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统治区域 | B.缓和蒙汉矛盾 |
| C.加强控制地方 | D.发展地方经济 |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评价的制度
| A.世袭制 | B.军功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
|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
从中外朝的设立,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中枢政治体制变迁的规律是
| A.内廷机构不断放大、外迁与疏远 | B.机构变动频繁,造成冗官冗政 |
| C.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斗争长期化 | D.皇权不受约束,君臣关系复杂 |
周朝国君宴请他国使臣时,宴席上的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规矩。宴席结束后,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一起送到来使下榻的宾馆。这些做法表明
| A.周王怠慢使臣 | B.周朝礼制规范 |
| C.倡导勤俭节约 | D.中原文明高雅 |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
|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