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
|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自18世纪晚期起,资产阶级提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并且要求掌握政权,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大力发展 |
| B.《国富论》的积极呼吁 |
| C.殖民主义的重大影响 |
| D.机器生产的广泛推行 |
19 世纪中期的亚洲,出现两类不同的民族运动,即日本为一类,日本以外的国家为一类。决定这种不同的是
①国内经济结构变化的不同;②国内阶级和政治力量对比的不同;
③对近代资本主义的态度不同;④以往的社会制度不同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向外扩张的 |
| B.都是以刀枪火炮和廉价的商品为工具进行扩张的 |
| C.到19世纪中期,世界领土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
| D.扩张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内战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①解放劳动力②扩张领土③扩大市场④防止国家分裂
| A.①②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③ |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均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开始扩张 |
| B.实现了政局和地域的统一 |
| C.封建势力被彻底消灭 |
| 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