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和房屋”(即相邻关系)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涤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材料主要表明该法
A.维护私有财产 | 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
C.协调邻里关系 | 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 | B.皇权逐步加强 |
C.外朝受内朝牵制 | D.三省已具雏形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