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
|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治之经,礼与刑 |
|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
| B.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
| C.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
|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 |
|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
| 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
|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