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分)在过去300年里,经济现代化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下表均摘自《2005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述了经济现代化的六次浪潮。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经济现代化首先从哪国开始?(2分)试从政治、经济、科学及思想四个方面论述第一次经济现代化浪潮首先发生在该国的原因。(8分)
(2)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兴起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2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6分)
(3)中国经济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起步的基本原因有哪些?(6分)
(28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8分)
(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6分)
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云集柏林,共庆欧盟五十周年,并联合签署了《柏林宣言》。欧盟各国为和平、发展、合作所作的努力,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已经没有了昔日称雄于世界的威风。……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三: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四: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1)《舒曼计划》认为欧洲要实现联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简述理由,
(2)材料二指出,“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欧洲通过哪些具体进程来实现联合的?
(3)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为什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2分)
(4)欧洲的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试评述欧洲联合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曾于1842年写过一首预言诗:《洛克斯利田庄》,以下是这首诗的部分诗句:
因为我曾对未来作过考察,凭人的眼睛极力远眺,
见到世界的远景,见到将会出现的种种神奇精妙;
看到天空里贸易不断,神异玄妙的航队来往频频,
驾紫色暮霭的飞行者纷纷降落,带来昂贵的货品;
我听到天上充满了呐喊,而交战各国的空中舰队在蓝天的中央厮杀,
降下了一阵令人惊怖的露水;
同时,在遍及全世界的暖暖南风劲吹的飒飒声中,
在雷电的轰鸣声中,各个民族的军旗只顾往前冲;
直到战鼓不再咚咚地敲得人心惊肉跳,
直到战旗在全人类的议会里卷起,在全世界的联邦里卷起。
(1)用20世纪上半个世纪的史实解释诗中划线部分所描写的“种种神奇精妙”。
(2)在20世纪,“全人类的议会”或“全世界的联邦”是怎样建立的?
下面三张图片反映了天安门见证的中国历史巨大变迁。请配上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