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建立苏维埃政权 |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
一位英国 经济学家描写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食,在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有它的森林,它的牧场在澳大利亚……”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②世界分工明显③英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美国经济的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下图显示了英国1801年、1851年、190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 B.海外殖民掠夺 | C.奢侈享乐风尚 | D.工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