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一生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他的名言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主要是指谁的什么伟大贡献?
(2)材料二中的“发明大王”是谁?他的最伟大发明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开发的两种新能源?
(3)材料三中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哪个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些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顺序错一个,不给分)图三和图四分别以什么为动力机器?
阅读下列材料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1)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2)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商务实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引自《国际条约集》
回答:
(1)条约的名称叫什么?在哪次会议上签订?
(2)条约规定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中执行什么原则?
(3)条约主要调解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回答:
(1)是谁使“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又称什么?
(2)从材料二看,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
(3)除此之外,你认为弊端还有哪些?
阅读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回答有关问题:
产品项目 |
1913年 |
1928年 |
一五计划初步计划 |
实际完成数(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800 |
6400 |
石油(万吨) |
920 |
1160 |
1900 |
2100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800 |
616 |
钢(万吨) |
420 |
430 |
830 |
592 |
汽车(万辆) |
0.07 |
2.93 |
||
拖拉机(万台) |
0.13 |
4.89 |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57 |
26.94 |
——《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阅读下列材料
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133%以上……资本主义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为了使农业达到战前水平,花了1年以上的工夫。德国在10年之内才把主要谷物作物的产品增加了21%。法国甚至于到1931年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俄国在5年内把谷物产品增加了77%。——《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
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苏俄经济在1925年几乎达到战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苏俄实施该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3)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