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滴定法是化学上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滴定的方法有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I.甲化学兴趣小组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3次,并记录数据。
(1)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填序号)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读数记录(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
20.40
第二次
20.00
4.00
24.00
第三次
20.00
2.00
24.10

II.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测定了某工厂废水中游离态氯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取水样1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的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将自己配制的0.01mol·L-1标准Na2S2O3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 2Na2S4O6。试回答下列问答:
(1)步骤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
(2)步骤②应使用_________式滴定管。
(3)氯的所测浓度比实际浓度会偏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 配制标准Na2S2O3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
B 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水样
C 装标准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没有润洗
D 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 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III.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已知一些银盐的颜色和Ksp(20℃)如下表,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

化学式
AgCl
AgBr
AgI
Ag2S
Ag2CrO4
颜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黑色
红色
Ksp
2.0×10-10
5.4×10-13
8.3×10-17
2.0×10-48
2.0×10-12

(1)滴定时,你认为该滴定适宜选用的指示剂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KBr B.KI C.K2S         D.K2CrO4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水的电离 探究沉淀溶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

338.0
1.84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甲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 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可以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
A.乙醇B.饱和食盐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NaOH溶液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1)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乙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有机副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反应过程中A装置可能产生的酸性干扰气体(填化学式),为此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以吸收除杂。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d.高锰酸钾溶液
(3)装置B是安全瓶,其工作原理是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下列试剂中的洗涤(填选项符号),再通过的方法分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NaHSO3溶液 d.苯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共11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16.0g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实验结束后得到9.4g产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 / g·cm-3
0.79
2.2
0.71
沸点 / 0C
78.5
132
34.6
熔点 / 0C
-130
9
-116
溶解性
易溶水
难溶水
微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或“下”);
(5)在装置B中较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1,2—二溴乙烷的产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