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
材料三: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国际歌》
依据材料回答:
(1)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件?它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研究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提出了科学的理论,这个科学理论是什么?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国际歌》创作背景是什么?词作者和曲作者分别是谁?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美丽的篇章。读懂历史人物,并最终获得感悟和启示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学习完了一、二单元,相信同学们有许多感慨。特别是对教材上一些战争中为国牺牲的英雄都十分敬佩。请举出两例在一、二单元中你最敬佩(或喜爱)的人物,并说说他们对国家有什么伟大贡献。(4分,答人物及贡献即可)
(2)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伟人用他们睿智的眼光和非凡的创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你简述其中一位人物对中国建设作出的的巨大贡献。(2分,只要求答贡献即可)
(3)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他们的贡献都体现了共同的精神。请你说说在他们的贡献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精神?(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己发展。历史人物的贡献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材料三中“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从这句话可知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的时间?
(4)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或启示)。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一直在探寻富民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那么,政治上的失误指的是哪两件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请回答: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A年代的一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分)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中俄颇有渊源,两国在近代曾遭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篇】
材料一: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是以来,欧洲已知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不前进。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弗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样面对对外战争的失败,19世纪60年代,中国也迈出向外学习的步伐,二者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侵略篇】
材料二“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却比任何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马克思
(2)19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指?在进入20世纪之初,俄国还通过一个不平等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个条约是什么?
【师徒篇】
材料三:
图一图二
(3)结合课本,阐述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全盘师从俄国革命方式使中国革命出现了危机,真正适合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