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最近,外国央行开始“扎堆”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力争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人们注意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逐步加快,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趋势不可阻挡。专家指出,人民币的币值较世界其他主要货币而言一直比较稳定,这些都为有强烈“保值增值”需求的各国央行提供了储备人民币的强大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某市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加科研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打造自主品牌;加强管理,向质量要效益,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产品;集约用地,向空中要面积,增加单位土地的使用空间。
(2)结合材料二,分析某市企业的举措对该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
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
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
严峻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GDP增速情况
注: 2008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为30626亿元,比1952年的57.9亿元增长了92.5倍;2008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比1952年提高1.7%。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理由。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3)揭示材料二的经济、政治信息,并从民族工作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2007年,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控制了我国投资的总体增速,其中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能耗产品产量增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回落。我国计划年内力争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至07年9月,全国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从07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国务院决定,能耗降低和环境污染减排完成情况将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1)、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你认为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去做?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
表1:2007年12月国际粮价情况
品种 |
小麦 |
大豆 |
玉米 |
大米 |
同比上涨 |
83.7% |
74.0% |
12.7% |
13.3% |
注:2007年世界主要产粮国粮食减产,国际石油价格暴涨而用玉米和食用油生产生物燃料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创十年新高。
表2:2007年1月至11月我国粮食出口情况
品种 |
大米 |
玉米 |
小麦 |
出口量 |
113万吨 |
487万吨 |
207.59万吨 |
同比增长 |
5.8% |
85.3% |
130% |
注:同期我国粮食进口则减少85.6%。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万亿公斤,连续4年获得丰收,国内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已逐步由供需偏紧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变。
表3:我国对粮食出口采取的措施
品种 |
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品 |
||
时间 |
自2007年12月20日起 |
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自2008年1月1日起 |
调控措施 |
取消其出口退税率 |
对其征收5%至25%的出口暂定关税 |
对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
注:此前,我国对小麦等原粮及其制粉品实行13%的出口退税率。
材料四:受国际粮价的影响,我国出口粮食过多,使国内的粮价上涨,引发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并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加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的预期目标是下降4%左右。
材料2 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l%,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
材料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明确“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结合辩证唯物论分析,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