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KNO3的溶解度大 |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
B |
BaSO4难溶于酸 |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
C |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
D |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
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 > H2YO4 > 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
C.非金属性:X>Y>Z |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 B.热稳定性:HCl>H2S>PH3 |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 D.熔点:SiO2>NaCl>CO2 |
下列四个数据是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的反应的速率,其中最慢的是()
A.v(NH3)="0.15" mol/L·min | B.v(H2)="0.1" mol/L·min |
C.v(N2)="0.1" mol/L·min | D.v(N2)="0.002" mol/L·s |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2C(g) 若经 2 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 ;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 · s)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 · s)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 其中正确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原电池——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
B.放电时,通入O2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
D.通甲烷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