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改革部际协调小组”2008年10月14日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说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②我国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在我国公民可以参与决策的形成 ④我国公民具有绝对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08年12月,江苏宿迁市有300多名领导干部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述职述廉报告》全文,网民可以跟帖对每一位干部作出评议。上述做法
| A.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 B.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新的有效渠道 |
| C.为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有效渠道 |
| D.为公民行使民主选举权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08年7月7日,我国第一起“人肉搜索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受害者王菲将大旗网运营者等人告上法庭。“人肉搜索案”启示网民要
| A.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 B.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选举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下列对我国选举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等额选举②差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④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权利与义务统一③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④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相结合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