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先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给予光照(固定的光照强度),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请据图回答: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若将该植物从黑暗环境中转移到光照环境中,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9 |
-15 |
0 |
+18 |
+35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图曲线的 (填“15~35” 或“40~60”)分钟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ppm/小时(用O2的生成速率表示)。
下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E是。
(2)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3)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试验方案,以验
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步骤:。
结果和结论:。
b.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方法步骤:。
结果和结论:。
有两组纯种小麦品种,一个是高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杆不抗锈病(易感病)(ddtt)。现将这两品种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B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所示的育种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B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C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组F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组获得的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但通过___________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NaHCO3溶液对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
答下列问题:
①试管A内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内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此装置的红色液滴调整至正中处,然后放在光下连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__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说明NaHCO3能提高小球藻的光合速率。
下图表示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3支试管中(试管内装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请分析实验结果:
(1)c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较多。这是因为提高温度能提高____反应中的_________,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2)b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很少。这是因为其光合作用的_____的产物很少,限制了_______的固定。
(3)如果培养液中缺乏镁元素,小麦叶片将逐渐显现出________色素的颜色。
横向放置的植物,其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