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统一,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近日,习近平访问英国指出,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材料二: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时表示,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弘扬抗战精神,珍爱和平,共谋发展,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为增强同学们爱国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光明中学团委会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请你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2)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继续弘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坚持走什么正确的道路?
(3)运用教材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至少2点)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光明中学团委会决定从维护国家统一、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只写出倡议要点,每个方面2点即可。
辨析题
材料一: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应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左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落实什么战略?
(2)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针对材料二你为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建议?(至少四点,4分)
材料一: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从宣布获奖那一刻起,海内外瞬间掀起了“莫言热”,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这也成为加快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契机。
材料二:张学记,十八大代表,一位回国效力的高校学者,他潜心投入生物化学传感器件的研发,成为国际知名专家,并因管理能力突出获任跨国公司高管,事业处于“黄金期”却毅然回国,面对不解和责难他铿
(1)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2)一句“报效祖国需要理由吗”体现了张学记的什么精神。请问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座谈会2013年9月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张春贤出席并讲话。李源潮指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实施西部计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材料二:2013年9月24日,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一号特大桥铺轨,首次实现铁路横跨雅鲁藏布江。据悉,拉日铁路为国家I级铁路,全长253公里,列车运行时速将不低于120公里,预计2014年投入运营。
材料三:动人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一场充满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晚会拉开帷幕。2013年10月15日晚,福清侨中新疆楼清真食堂和融侨楼四层多媒体大教室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新疆班师生在这里欢度他们的传统佳节——古尔邦节。
(1)三个材料共同反映我国已经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我们能实现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点,3分)
(3)为了使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你能否给我们的同学提些建议?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1)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现实意义?
(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3)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你应该怎么做?(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