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
(4)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读图说史:
(1)、图一形象地说明哪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该人物在经济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苏联的哪一经济体制造成图三所反映的经济状况?中共为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走上了什么样的建设道路?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 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 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据材 料二、三结合所学,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
——唐朝诗人皮日休
材料三: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该河的名称?其中心和起止点的具体名称(今天的地名)。
名称:A BC
(2)上述两则材料对“此河”的作用评价很高,对“此河”的开凿你有何看法?
(3)材料三中赵州桥建于何时?是谁设计建造的?它有何历史地位?
(4)材料三中的《金刚经》原藏于敦煌莫高窟,是什么时候印制的?它采用什么技术印制?它在今天看来有何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图一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图二唐朝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图三日本的合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图四
材料二:他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日本唐招提寺,它的样式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明珠。那么它的设计者是谁?他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六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
(2)图二、图三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日本人深受唐朝影响,你能举出此时期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受中国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3)结合材料二和图四回答:他指的是谁?今天的印度在唐朝时称作什么国度?此人以亲身见闻写出什么著作?
(4)据此你认为唐朝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