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等人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已经不是先秦儒家的本来面目,而是经过一番改造以适应汉王朝封建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儒家学说”,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A.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
B.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
C.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②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其中的两个“认识”分别可能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人文精神”的复苏 |
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 |
C.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
D.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理性主义”的光辉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
C.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