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苏联向古巴运送战略导弹,而且大胆地将导弹并排放在甲板上。这一做法后来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有人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不久苏联作出让步,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这一结局可以说明
| A.苏联已经放弃了争霸计划 |
| B.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 |
| C.新的世界大战不可能发生 |
| D.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害怕战争 |
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 1701~1710 |
55 |
5.5 |
1791~1800 |
122 |
12.2 |
| 1711~1720 |
73 |
7.3 |
1801~1810 |
98 |
9.8 |
| 1721~1730 |
70 |
7.0 |
1811~1820 |
166 |
16.6 |
| 1731~1740 |
86 |
8,6 |
1821~1830 |
133 |
13.3 |
| 1741~1750 |
130 |
13 |
1831~1840 |
279 |
27.9 |
| 1751~1760 |
116 |
11.6 |
1841~1850 |
129 |
2.9 |
| 1761~1770 |
108 |
10.8 |
1851~1860 |
170 |
17 |
| 1771~1780 |
78 |
7.8 |
1861~1867 |
194 |
27.8 |
| 1781~1790 |
229 |
22.9 |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被彻底打破的标志是
|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C.废藩置县 | D.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
鸟羽、伏见战役后,西方列强对戊辰战争的态度是
| A.武装干预 | B.保持中立 |
| C.支持幕府 | D.支持新政府 |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 | B.保住实际权力 |
| C.联络倒幕派 | 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
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树立天皇的权威 |
|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
| C.列强人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
|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