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兰亭集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游褒禅山记》
下列对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中“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
C.“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而今在安哉”。 |
D.“何为其然也”是状语后置句。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 B.冯虚御风 |
C.青青子衿 | D.于嗟鸠兮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B.望美人兮天一方 |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D.感慨系之矣 |
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 | B.会不相从许 |
C.不得便相许 | D.还必相迎取 |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B.“顺流而东也”中的“东”与“东望武昌”中的“东”活用情况一样。 |
C.“火尚足以明也”中的“明”与“常在于险远”中“险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
D.“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白”是形容词,解释为“白色”。 |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住没有什么用处。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长长的 |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规律,方法 |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思想情趣,情致 |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
B.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
C.芳菲菲其弥章菲菲:花草茂盛。 |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
B.“忠魂万里龙舟吊,遗迹千秋粽带香”是有关荀子的名联。 |
C.六合:古时候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就叫六合。 |
D.“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 B.昼夜勤作息 |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 D.否泰如天地 |
请将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技:手艺,技能 ②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业之业:职业
B舍于市之主人舍:寄居
C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强:勉力
D余为之传而自鉴焉鉴:照(镜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蟹六跪而二螯
B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用力者使于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瓦匠王承福认为用力者使于人,自己不做官而做低贱辛苦的泥瓦匠是应该的。
B泥瓦匠王承福认为那些富贵人家富不过二代三代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C 泥瓦匠王承福认为一个人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做好一件事,劳心又劳力是圣人也做不到的。
D韩愈认为王承福虽然做到了独善其身,但一毛不拔,不利天下。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 吾 有 讥 焉 谓 其 自 为 也 过 多 其 为 人 也 过 少 其 学 杨 朱 之 道 者邪 杨 之 道 不 肯 拔 我 一 毛 而 利 天 下。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2)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
B.稍用其说稍:稍微 |
C.若不可绳以法度绳:约束 |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官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简秀士,以为宾友简:选拔。 |
B.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略:简略。 |
C.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或者。 |
D.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捶:殴打。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②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③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④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⑤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⑥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A.①③⑥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平易近人,身边人才济济。身为太子的孙登用平民的礼节对待下属幕僚,曾与他们同乘一车,同睡一床;被立为皇太子后,身边的人才更多。 |
B.孙登关心百姓利益,不扰民。他外出打猎,经常远远避开百姓良田,以免踩踏庄稼;休息时找空闲的地方,以免烦扰百姓。 |
C.孙登讲究孝道,对母亲恭敬、孝顺。对母亲派人送来的衣服,他一定先沐浴然后再穿,以表示恭敬;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生身母亲为皇后。 |
D.孙登关心国事,临终上疏颇有见地。孙登盛年而卒,死前上书孙权,对治国用人等多有忠恳建议,其中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2)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①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子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
(节选自《三国志·田畴传))
[注]①蹋顿:三郡乌丸部族的首领。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营:驻扎 |
B.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贼:残忍 |
C.不战而禽禽:捉住 |
D.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夺:使改变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田畴“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 ②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③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④畴戒其门下趣治严
⑤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⑥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因为百姓归附他,所以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
B.太祖北征乌丸的时候,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欣然从命,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 |
C.田畴欲借曹军之力消灭乌丸,当时盛夏霪雨不停,道路泥泞,敌扼守险要。他于是献妙策,做向导,出其不意擒蹋顿、胜乌丸。 |
D.为报答袁尚征召赏识之恩,田畴冒着生命危险,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责难。太祖所赐之物,田畴都分发给宗族知旧。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欲共大计只是 |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镇压 |
C.文静喜,挑言曰挑逗 |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明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 | B.安知无其人哉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奉命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C.文静谋因裴寂说 | D.须真主取而用之 |
因宾客至相如门死而有知,其几何离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
①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 文静多权诡
③ 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 ④ 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 (文静)深自结 ⑥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
选出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正确的一项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B.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C.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D.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