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感怀(其十)
方岳
曩昔行藏已熟筹,最为一策是无求。看人面孔有何好,如此头颅只麽休。
草草园庐山北住,匆匆岁月水东流。莫因一片梧桐叶,瘦损能诗沈隐侯
[注]①此诗是作者仕途失意,退居乡里时所作。②行藏:《论语·述而》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句,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③只麽:这么,如此。④沈隐侯:指沈约。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卒谥隐,世称沈隐侯。
本诗题为“感怀”,请指出感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怀的?
答:


请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①本词又名《金山送柳子玉(瑾)》。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②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三弄,名曲名。
(1)“新月与愁烟,满江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词中作者是怎样写离别的情景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
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词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8分,每小题4分)
别范安成
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
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