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
B.胡诗称颂周瑜运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敌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表面假设二乔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力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
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区别何在?
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目的什么?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4分)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①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补充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意为高风亮节。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①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②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②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诗中着力描绘了三个场景,试做概括。体现这三个场景时间统一性的景物是什么?
这首诗整体上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