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而不是细胞膜 |
|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了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
| C.细胞器的种类决定了细胞功能的复杂程度 |
| D.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
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 2mL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
|||
| 1mL2%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 2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此行“+”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
| B.上述①②③反应的自变量为温度 |
| C.淀粉酶活性在40℃比60℃高 |
|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敲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
|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
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 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
|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
| A.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
B.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C.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 |
| D.酶可以在细胞外起催化作角 |
右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
| A.温度不同 | B.酶制剂的量不同 |
|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 D.pH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