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红树林周边的咸水鸭(以人工饲料和天然蟹、小鱼、小虾为食)养殖户剧增,团水虱爆发,导致红树林生态趋于崩馈。团水虱的重要天敌——螃蟹和鱼虾,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为食,能在红树上钻孔凿穴而居,使红树容易倒下死亡。
(1)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以上信息说明团水虱爆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树林生态系统被破坏是因为违背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原理。
(4)写出含有团水虱的一条食物链。
(5)该生态系统能量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如下:
①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大体分为四个途径:a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分解;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未被该生态系统自身利用
②上图中,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③提高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下图是对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a、b、c代表温度,且a>b>c;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请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a、b、c中,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_________;Ⅰ>Ⅱ>Ⅲ中,最接近最适CO2浓度的是_________。
(3)上图中,曲线反映了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真光合作用或净光合作用)强度。判断的理由的_______________。如果要判断在CO2浓度为Ⅱ、光照强度为P、温度为a的条件下,该植物白天是否能够生长,还需要获得怎样的实验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探究在温度为b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适宜CO2浓度,还需要保持_______相同且适宜,并在适当范围内设置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
(16分 )为研究水杨酸 (SA)对水稻幼苗抗寒能力的影响,研究者用 0.5mmo1/L的SA喷洒水稻幼苗叶片,同时设置对照实验,低温处理 1天后测定有关数据 (下表)。请回答:
总叶绿素含量 mg/g |
胞间C02含量 umo1/mo1 |
净光合速率 umo1(C02)/(m2·s) |
|
对照组 |
1.710 |
408.890 |
1.540 |
实验组 |
2.120 |
288.670 |
2.690 |
(1)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在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时,每个处理均需设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分布有,SA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护光合器官,提高光合速率。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有利于光反应进行;②实验组CO2的吸收量比对照组,有利于。
(3)为进一步研究SA在低温条件增强水稻幼苗光合性能的最适浓度,请简述实验设计思路。
(16分)罗氏沼虾是一种杂食性虾类,适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水体中,在南方多个地区有大规模养殖。
(1)在传统养殖过程中,为追求高产,向养殖塘中大量加入饲料,残余饲料及虾的排泄物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N、P等无机盐含量,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
(2)为控制养殖污染,在养殖塘中人工加入植物浮床及沉水植物 (下图),鸢尾、苦草与轮叶黑藻在养殖塘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
(无图)(3)输入该养殖塘的总能量包括,在该生态系统中罗氏沼虾处于营养级。为维持水质洁净, 持续获得高产,人工加入植物浮床及沉水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两点)。
(16分)粘多糖贮积症患者因缺少粘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型、智力低下,少年期即死亡。下面为某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2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 B-b表示)。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2)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约为 1/132000,且患者均为男性。调查取样时要保证,人群中没有女性患者的原因是。
(3)测定该病的有关基因,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
正常人:……TCAAGCAGCGGAAA……
患者:……TCAAGCAACGGAAA……
由此判断,____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进而使____缺失,粘多糖大量贮积在体内。
(4)为减少该病的发生,第Ⅲ代中的___(填写序号)个体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