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突触由3、4、5构成 |
| B.4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组织液 |
| C.若在图中所示位置施加有效刺激,5处膜电位一定会变为外负内正 |
| D.兴奋从1传到5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下图表示某酶在不同的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
时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A.3个处理条件中b是此酶促反应最适宜的条件 |
| B.3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温度不同 |
| C.3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反应物的量不同 |
| D.3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量的不同 |
麻风杆菌可从外环境直接侵入人体细胞,则人体对侵入的麻风杆菌的免疫主要靠()
| A.非特异性免疫 | B.体液免疫 | C.吞噬细胞 | D.T淋巴细胞 |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 |
| 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
| 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 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
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号分子①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血液的运输,与②受体结合,作用到靶细胞 |
| B.若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 |
| 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甲状腺激素 |
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 |
| 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 |
|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