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
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 的野心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两人所倡导的“德”
A.都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 B.体现了道德观念的主体相同 |
C.都反映了社会道德的败坏 | D.都有利于缓和政治危机 |
十六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欲望”。此观点:
A.旨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神创说 | B.反映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 D.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勃兴 |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追随德性也就是关心自己的心灵”,此思想反映了他:
A.体现了对理性的追求 | B.批判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
C.意识到德性的重要性 | D.反映了功利主义泛滥 |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
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