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 |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 |
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
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