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的经济行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东道国市场缺乏全面了解,投资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在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创新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在品牌、环境保护等方面重视不够;遭遇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投资风险增加。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

法治,捍卫公平正义。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华数千年历史始终闪耀着“法治”思想的光芒。法家强调法令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当时而立法”、“法与时转”等和现代法理观十分接近;但认为应在君主权威下自上而下推行“法治”,则与当今法治有本质不同,其专制性使“法治”无法具有民主的内涵。
(1)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知识,谈谈你对古今法治思想变迁的理解。
材料二:推进当今中国民主进程,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L市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建制必询”机制,开通“键对键我纳谏”政务微博;面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车辆停放等难题,推进“居民自治委员会”建设,实现从“老旧散”向“规范化自治小区”的华丽转身……
(2)结合材料分析L市系列举措对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材料三:穹顶之下,雾霾肆虐,《环境保护法》修订备受瞩目。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部法律凝结了中国环境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同时新法也为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3)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谈谈你对《环境保护法》修订的认识。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深化改革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GDP增长速度(%)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
10.3
53827
43.1
2012
7.8
63005
50.8
2014
7.4
72313
51.2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种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1)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结合材料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意发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2)运用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阐述材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作为改革先行者,广东省在1993年就已经提出“依法治省”。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口,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雷锋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滋养中产生的,同时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对真善美的倡导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种质疑也伴随着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某校团委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题活动。设计环节如下:
明理开篇:开展以“当今社会,雷锋精神需要高调弘扬还是低调践行”为主题的学生辩论大赛。
示范引领:聆听中国团工委青少年道德培养巡回报告团报告,感受人性的温度,道德的力度和精神的高度。
实践体验:身体力行,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1)简述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以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学生辩论大赛主题的理解。
(3)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写出活动名称及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