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半年前,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大,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北京等多省市还举行了城市民用管道天然气输配价格调整听证会,天然气涨价可谓箭在弦上。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不断高企,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暂停涨价。
说明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法治”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法家强调法令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当时而立法”、“法与时转”等思想,这和现代法理观十分接近;但认为应在君主权威下自上而下推行“法治”,则与当今法治有本质不同,其专制性使“法治”无法具有民主的内涵。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体现人民意志,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科学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古今法治思想为什么既有本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12分)
(2)结合材料,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一: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材料二:四德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山东省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以“三个倡导”为指针,社会公德建设突出一个“爱”字,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诚”字,家庭美德建设突出一个“孝”字,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一个“仁”字;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进一步细化道德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大众化。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此有人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离开实践都是空谈,读书无关紧要。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