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面临很多挑战,很大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的疑虑,对中国的倡议战略意图有怀疑,担心中国主导,不合作。中国投资很大,这些基础设施,投进去,资金都担心能不能回来,中国的倡议不能把它变成中国的,要变成大家的,要强调共建,强调开发,强调对所有国家开发,欢迎所有国家参与,包括国际现有的组织。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政策沟通,关注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发展,我方应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变与中亚贸易比重较低的现状。加强货币流通,虽然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依然困难重重,但要相信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前景可观。
(1)针对材料一中一些国家的疑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何打消这些疑虑。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该怎样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科学发展观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经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国务院于去年9月正式出台了万众瞩目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确保公平公正,提高选拔水平。
结合材料,分析《实施意见》的出台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通过互联网推出了其公益之作《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原因。今年1月1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将对环境违法行为作出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损害赔偿、行政拘留等规定,同时也将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作出严格规定。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
材料二: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 呼吁全社会每个人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出行,或步行、骑自行车;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公众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是如何作为的?

截止2015年4月1日,有31个国家已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正式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朋友圈”覆盖了五大洲。美国的欧洲盟友也纷纷加入,在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日本还榜上无名。亚投行迅速扩容之势证明
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发生逆转
③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形成
④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8月25日,首届“互联网+”与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倍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关指标对比表

注:据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意义。
材料二:“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拓展复制到更广阔的非经济领域,“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文化”也在相应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域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形成合力。
材料三: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4)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智者的观点。

材料一:长期以来,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和干部队伍素质的制约,A市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多、乱、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执行力和人民的利益。2014年以来,该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使平等、公正、法治和服务的理念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实现了行政审批“高效率、零投诉”,从而使权力转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
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构成了《大学》的基本思想和“纲领”,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党员干部思想修养的重要标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A市政府是如何实现“权力转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的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