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谈谈我们应结合哪些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涵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目前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50%,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主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可谓一波三折。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造福了两国人民,这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两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心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事实表明,中美两个大国,“和则共荣,斗则俱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和则共荣,斗则俱伤”。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为中美两国如何建立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提出可行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些年多数人投资赚了钱的唯一领域就是买房,而股市几乎成了散户“九死一生”的大陷阱。中国人的储蓄率很高,眼看通胀使钱贬值,很想有风险小的正当投资。但在限制购房成为普遍政策以后,老百姓已经看不到还有别的投资渠道。所以金价一跌,人们趋之若鹜。中国在大兴城镇化建设,重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立项,而且经济升级任务大,文化产业急需追赶发达国家。这些都需要钱,而很多钱就散落在民间。需要给民间的“小本投资”愿望同国家大的建设规划提供更多对接机会和渠道。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从党、政府和公民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民间投资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双向共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请指出《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年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