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谈谈我们应结合哪些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涵义。
材料一:2011年11月1日,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公告》明确,中国淘汰白炽灯分为五个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为中期评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材料二:经过国家近几年的推广,节能灯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很多居民仍然首选白炽灯,这既与白炽灯价格低廉、照明效果显著等有关,也与节能灯自身存在的诸如带来汞污染、价格高、容易损坏,寿命短等缺陷有关。“节能不省钱”成为许多人拒绝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认为,单凭市场调控很难实现节能灯的普及化。
(1)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淘汰白炽灯为什么要分为五个阶段?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节能灯的普及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1:A市2011年 CPI同比上涨走势图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同比上涨超过3%可认定为发生通货膨胀。
材料一:2011年7月开始A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第一,市政府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积极发展生产、开放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保障市场供应等多种手段,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时采用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二,对蔬菜、猪肉等农产品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第三,针对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状况,工商等部门经过缜密调查,依法查处了一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典型案件,维护了市场秩序。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图1反映的经济现象。
(2)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谈谈该市政府是如何稳定物价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会指出,文化强国的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
材料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表述是公报的最大亮点,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并细化了部署。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文化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却不相称,全会提出的部署意味着中国强化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重要性的自我意识,理清了以经济强国推动成为文化强国、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思路。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某校高三学生进行以“关注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以下资料:
材料一 2011年 5月24日,国家六大部委领导齐聚北京,直面食品安全问题。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重点整治严厉打击的措施,既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表明市场秩序的混乱和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应该是法治和道德经济,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谈谈你对“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应该是法治和道德经济。”的认识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截止2011年8月10日绝大部分中央部门都按要求公开了“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部门的道德义务,又是行政义务,还是法律义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重建人大及公众对政府花钱的实质监督权才是终极目的。
注:“三公”经费是指:公车消费、公款招待、公费旅游。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