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来解释的是
A.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
B.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较强 |
C.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
D.常温下pH=3的H2SO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pH=3的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
在A、B两烧杯溶液中,含有Fe2+、Na+、H+、NO3—、Cl—、OH—6种离子。已知B烧杯的溶液无色(含有其中三种离子),则A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NO3—、OH—、Cl— B.Fe2+、H+、Cl—
C.Fe2+、OH—、NO3—D.Na+、H+、OH—
向含有Fe2+、Al3+、NH4+、Na+、K+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微热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再通入过量的HCl气体,则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量减小的是
A.Na+和K+ | B.Al3+和Na+ | C.Fe2+和NH4+ | D.Fe2+和K+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可行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Na2CO3、Ba(OH)2、HCl |
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C.采用互相滴加的方法即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
D.制备Fe(OH)2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再挤压出氢氧化钠溶液 |
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别NH4Cl、MgCl2、FeCl2、AlCl3、FeCl3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氨水 | B.NaOH溶液 | C.稀硫酸 | D.浓硝酸 |
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可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杂质 |
B.只用铜片不能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 |
C.常温下,Al和浓硫酸钝化说明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 |
D.SO2通入氯化钡溶液无现象,若再通入NH3或NO2气体则都会产生BaSO4的白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