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水地》篇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A.世界本原问题 B.水是否是物质
C.人源于水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中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把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同起来
C.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
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当是

A.集中开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读书心得
B.网络培训,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学习心得
C.深入企业、农田、学校,调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
D.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切实做好台帐资料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到2000年基本实现总体小康;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