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2日,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可缓解北方严重的缺水局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体现了(  )
①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国家财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③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位美国高官说:“当今世界,没有美国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为了证明“美国人领导世界”的才能,他们摧毁了支持恐怖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把“不听话”的萨达姆政权推翻,主导了中东“和平”进程,干涉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现在又现身北非,支持国内的反对派,制造内乱……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结论。这种观点

A.是不可知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B.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
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D.是一种唯心主义自然观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