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小明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收入3500元;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家庭年收入8万元左右,扣除家庭正常生活开支,小明家年节余3万元左右,现有存款40万元。最近,小明的爸爸和妈妈在家庭理财计划上发生了一点争执。下面是小明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列出的家庭理财计划:
爸爸的理财计划 |
妈妈的理财计划 |
||
内容 |
理由 |
内容 |
理由 |
炒股:30万元 |
股市行情看好 |
存款:20万元 |
准备支付小明上大学费用 |
一家三口重大疾病保险:每年8000元 |
医疗费上涨 |
购买国债:10万元 |
利率比较高 |
购买汽车:贷款20万元 |
比同事的车子要高档些 |
购买汽车:10万元 |
省钱省油经济实用 |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帮助小明指出爸爸、妈妈理财计划中各自的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收入分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社会要求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对收入分配的完善将起到助推力的作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其中,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据。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调研小组对某企业招聘进行调研,企业认为难以招聘到的人员,所占比重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2014年,我国需要安排城镇劳动力有2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学生和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1400万人;还需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在800万人左右。而我国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2)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下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3.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45.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一:2014年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67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921亿元,增长7.2%。尽管前5个月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受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全国财政在上述领域支出是如何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6年 |
2008年 |
2012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0.474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倍,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倍。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二者之比为3.10倍。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让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1)试描述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怎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