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可笑的一休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总爱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哥聪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星期天,大人不在家,我自个儿做作业,可有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忽然想起一休哥是一个聪明的小和尚,他只要用手在小光头上画儿圈,就能想出许许多多的好办法。如果我把自已的头发剪光了,也当个像一休哥一样聪明的小和尚,那什么数学题都会做出来了。于是我从抽屉里拿出剪刀,对着镜子,胡乱地剪起来。
剪了头发,我就学着一休盘腿端坐,在脑袋瓜上画几个圈。可是,数学题还是没有想出来,我心里可着急了。
这时爸爸回来了,一看我那难看的脑袋,觉得莫名其妙,就问( )你怎么啦( )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爸爸听了笑得前俯后仰,说( )要是剃光了头能变聪明,那全世界的人都当和尚去了( )说着就要拉我去理发店。
( )不( )被人笑死了( )我从全身镜子里看到自已的丑模样。
( )没事( )爸爸拿帽子往我“癞痢”头上一放,( )走( )当小和尚去( )我只好乖乖地跟着爸爸往理发店方向走去。
结合课文解词。
前俯后仰:
在文中方格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按要求填空。
“俯”字的音序是 ,韵母 ,是 结构,查 部,检字笔画 。这个字有两个意思:A.头低下;B.敬辞。在“前俯后仰”里,取 意思;在“俯允”里取 意思。
写出下面词义相近的词。
聪明—— 着急——
用“前俯后仰”造句。
前俯后仰——
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
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阅读短文,思考并回答。
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炽烈)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是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母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原意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了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跌倒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一双筷子它正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寻觅寻找)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重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1)把字写漂亮。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 ”。
(3)请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最崇高最伟大?(用原文回答)
(5)请你说说儿子死后,钢琴家“只想到儿子出事地点看看”的 原因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两点即可)
(7)有人说:母爱如山,父爱如水。我们在平时更多地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却常常忽视了父爱的深沉与长久。读了这篇短文,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做题。
(1)猴子忽然( )到他面前,( )下他的帽子,( )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 )上了桅杆。
(2)( )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 )住绳子,把帽子( )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 )在桅杆的顶端,( )着身子,( )牙( )嘴做着怪样。
(3)他( )了上衣,( )上桅杆去( )猴子。他( )着绳子( )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 )手去( )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 )身( )着桅杆又往上( )。
先填空,然后说说通过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4)孩子气极了,他的手( )了绳子和桅杆,( )开胳膊,( )地( )上横木去( )帽子。
通过这句话,你能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情吗?你觉得是什么促使他一步步陷入危险的境地的?
(5)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儿什么呢?(船长、孩子、和水手们任选)
(6)学完本课,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节的康乃馨
一天,老师对同学们说:“世界上有一个美好的节日,别忘了,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回报一下崇高而伟大的母亲。”
佳佳沉思了。我的母亲谈得上崇高而位大吗?她每天上班下班,洗衣服做饭,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整天唠唠叨叨,这些我都习以为常了。
不!不是这样的!是谁冒着严寒把生病的女儿送到医院?是谁守着生病的女儿彻夜不眠?又是谁用自行车?
风尘仆仆地为我买练习册?是谁在爸爸外出工作时,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少了“ 顶梁柱”的家?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别人,正是妈妈。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佳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一束康乃馨。柔嫩的花瓣层层叠叠,洪荒粉白颜色各异,热烈而又纯洁。细碎的满天星闪烁其间,把房间都照得生辉了。佳佳把一张淡蓝色的信笺压在花下,那里面满载着她对母亲的感激和祝福。
妈妈见到了花,眼角的鱼尾纹旁分明是点点泪光。一束鲜花和一点真情的祝愿,就让妈妈如此感动。儿女的回报比起父母的付出,就像一滴水和大海,一点火星和熊熊烈火。但这滴水和这点火星,足以让做父母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
我爱你——妈妈! 我爱你——母亲节的康乃馨!
(1)读了短文,你有何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2)开始,佳佳对母亲的感觉怎样?后来呢?
(3)现在,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4)天下的母亲对待儿女的慈爱之心如出一辙,感天动地。让我们感恩所有的母亲,祝福所有的母亲吧!请欣赏--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
永远不失吧!
就像清纯的童话充满,
在季风中飘荡,
向过往的船只招手。
隔海相望的人们都伸出,
相视一笑,泯灭。
人人都珍惜
每一棵,
每一声小鸟的啾啾,
每一把泥土,
每一条。
所有的草原和牧场
飘荡着。
徜徉着羊群、骏马和奶牛。
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
庄稼结出,
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伟大的地球赋予人类生命,赐给人类一切,让我们热爱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吧!写下你的想法。
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个班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少年,从她们的话里你认为这些孩子各有怎样的特点?
米妮:
蒂姆迪:
日本学生:
法兰西小姐:
德国孩子:
金顺玉:
李德远:
娜塔莎:
江宁:
桑巴哈:
多列尔: